2024年8月,长沙某有限公司点心加工间出现刺鼻油漆味,气体量大且持续时间长。不久后,区域内员工陆续出现头晕、恶心、无力等症状,公司安排员工前往医院急诊科就医,医院初步诊断为疑似混合性气体中毒。
事故原因
一是油漆或相关化学品的存储与使用不当,可能未密封好或违规存放,导致气体泄漏。
二是工作场所通风不畅,无法及时排出有害气体,使其在室内积聚。
三是员工对工作场所化学品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案例反思
此类事故常见于装修行业、化工企业、汽车维修厂等场所。例如,在装修现场,油漆、稀释剂等化学品使用不当或通风不良,易导致有害气体积聚;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品泄漏若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也可能引发中毒事故;汽车维修厂喷漆车间,若通风设备故障,油漆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同样存在中毒风险。
预防措施
设备管理方面
企业应确保化学品存储容器密封良好,无泄漏风险。例如,使用带有紧密封盖的专用化学品存储桶,并定期检查容器的完整性。同时,安装气体泄漏检测报警器,一旦发生泄漏能及时发出警报。
人员操作规范方面
对员工进行化学品安全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常见有害气体的特性和危害,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例如,培训员工在使用油漆等化学品时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制定应急处置预案,让员工熟悉在气体泄漏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如立即撤离现场、拨打急救电话等。
作业现场管理方面
优化工作场所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有害气体能及时排出。例如,在点心加工间等场所安装排风扇或通风管道,并定期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在工作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有害气体的危害。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监督,确保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来源:长沙人社、长沙市工伤保险服务中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24小时在线
400-816-6905
13181727385
抖音二维码
瑶安公众号
山东瑶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123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