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热线:400-816-6905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22人遇难!多起较大安全事故接连发生,这些“保命”知识必须了解!

发布时间:2023-01-12 14:33:41作者:瑶安电子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保设备设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2022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环保设备设施生产安全较大事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1.png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落实监管责任,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环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管理。”“要紧盯具有脱硫脱硝、挥发性有机物回收、粉尘治理、蓄热式焚烧炉、污水处理5类重点环保设备设施的企业......将环保设备设施安全作为行业领域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01 污水设备设施潜在危险


   通过官方网站、新闻报道等渠道整理发现,2022年污水处理设备设施事故的事故类型以中毒窒息居多,接近事故总数的70%。

   此外,爆炸、火灾、淹溺、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也是多起事故的成因。

   集水井: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粗格栅: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提升泵房: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细格栅:机械伤害、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曝气沉砂池:机械伤害、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配水井: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水解酸化池:高处坠落、机械伤害、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生化池: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二沉池:淹溺、生物感染、机械伤害。

   D型滤池:生物感染、中毒、窒息、爆炸。

   紫外消毒渠:淹溺、紫外辐射。

   污泥脱水间:噪音危害、机械伤害、生物感染、触电、特种设备伤害、职业禁忌因素。

   多级配电房:触电、火灾、爆炸。

   风机房:噪音危害、触电、烫伤。

   回流泵房: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应急事故池:高处坠落、淹溺、中毒、窒息、爆炸、生物感染、职业禁忌因素。

   机修车间:机械伤害、触电、紫外辐射、物体打击、火灾、爆炸、容器爆炸、特种设备伤害。

   化验室:化学品伤害、中毒、灼伤、压力容器爆炸。


02 典型环保设备设施事故

22人遇难多人受伤


事故一:6人遇难,8人受伤!甘肃一污泥干燥车间发生爆炸

   2022年6月16日18时50分许,兰州新区某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车间发生爆炸,致8人受伤,6名厂区人员死亡。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或由于蒸汽导致密闭的污水处理间内温度较高、压力过大,进而引发爆炸。该推论有待调查组进一步调查确认。


22.jpg


事故二:4人遇难,2人受伤!浙江发生一起清理污水药剂池中毒事故

   2022年11月18日16时许,浙江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8000t/d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试运行作业时,发生人员中毒,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原因:工程总包方施工负责人带领10余名员工进行设备调试,在发现氯化亚铁储存池往外输送的管道发生堵塞后,决定对管道进行冲洗,清理堵塞物。经多次冲洗无果后,现场1名作业人员在未通风、检测及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通过储存池入孔进入池中,中毒倒地,其余5人盲目施救,相继中毒,导致事故扩大。


事故三:4人遇难,1人受伤!内蒙古一污水提升泵站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2022年4月9日8时50分,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市政小区污水提升泵站发生一起较大中毒窒息生产安全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02万元。

   事故原因:6名清掏作业人员在污水提升泵站进行清掏作业时,均未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在未经项目单位许可和作业前未进行气体检测的情况下进入污水提升泵站有限空间作业,导致吸入硫化氢、氨气等气体中毒,造成4人死亡,1人受伤。


微信图片_20230112143658.jpg


事故四:4人遇难!江西一垃圾填埋场溢流池发生清淤中毒窒息事故

   2022年6月4日8点10分左右,南城县万坊镇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区外西南侧的溢流池在进行清淤作业过程中发生1起中毒和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

   事故原因: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膜渗漏,填埋场内产生的硫化氢气体进入地表水导排系统,通过地表水导排暗管扩散至溢流池,在清淤作业时溢流池淤泥中硫化氢上升以及地表水导排暗管中硫化氢扩散,致使作业人员中毒和窒息。


事故五:3人遇难,3人受伤!福建发生一起调节池燃爆事故

   2022年5月17日8时54分,福建某环保有限公司10万方调节池上方外包作业人员违规用氩弧焊对除臭设施风管漏点进行焊接施工时发生燃爆,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5#、6#池顶盖坍塌,池顶除臭装置损坏,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事故原因:作业人员不了解作业的风管内充满易燃易爆的混合气体,未办理动火作业证,在没有对需作业的不锈钢管道进行隔离、清洗、置换、监测的情况下,进行氩弧焊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666.png


事故六:1人遇难!广东发生一起污泥处理装置有限空间中毒事故

   2022年10月8日,广东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合作方员工私自进入有限空间,不幸中毒身亡。

   事故原因:1名工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独自一人爬上同畅环境公司含油污泥热相分离车间1#裂解器出料口顶部,将上半身伸进裂解器后封头人孔查看,昏迷后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03 污水处理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污水处理设备设施事故发生时间具有一定季节性规律,可有针对性地制定采取防范措施。

   5月~9月正值夏天,中毒、窒息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提高。此时间段,平均气温较高,淤泥在炎热天气下腐烂速度更快,产生硫化氢气体的量会大幅上升,且扩散速度更快。

   10月到次年4月份期间,容易出现机械伤害、爆炸火灾等事故。此时间段,环境温度低,生物氧化能力降低,淤泥的氧化速度减慢,毒气产生速度相对于5月份到9月份下降。但秋冬季天干物燥,需要格外小心防范火灾。


中毒和窒息的预防措施

   作业人员进入污水处理单元及污水管道巡查和检修时,必须进行通风作业,否则易发生硫化氢中毒和窒息事故。

   鉴于污水厂过去发生的一系列事故,预防硫化氢中毒和窒息事故发生就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掌握污泥性质,弄清硫化氢污染来源。应定时对进水硫化物浓度做分析, 工业硫化物和碱性废水的排放是造成污水处理厂的管道、泵站等硫化氢超标的主要根源。

   2)对可能含有有毒有害气体或可燃性气体的深井、管道、构筑物等设施、设备进行维修操作前,必须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不得在超标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1.jpg

2.jpg


   3)下池(井)作业前必须使用鼓风机等设备进行通风,由于硫化氢相对密度较大,不易被排出,因此在泵站中的通风机宜安装在泵站底层,以利于把毒气排出。

   4)配备必要的防硫化氢用具,防毒面具能够防止硫化氢中毒,但必须选用有针对性的滤灌。

   5)建立下池(井)的操作制度,进入污水集水池底部清理垃圾属于危险作业,应预先填写下池(井)操作票,经过安全技术委员会签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才能进行。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控制下池(井)次数,避免盲目操作,并能监督职工重视安全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6)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定期进行检查和校验,并应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强制鉴定。

   7)必须对职工进行防硫化氢中毒的安全教育,使职工认识硫化氢的性质、特征、中毒护理和预防措施。


火灾爆炸的预防措施

   1)污水处理厂防火防爆应首先划出重点防火防爆区(如污泥消化区)。重点防火防爆区的电机、设备设施都要用防爆类型的,重点部位设置检测、报警器、防火器材。



   2)进入重点区域禁止带火种、打手机、穿铁钉鞋或有静电工作服等。

   3)学习掌握有关安全法规,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操作防火防爆器材。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配备专用有效的消防器材,安全保险装置和设施,专人负责确保其随时都可用于灭火。

   5)清除火源,易燃易爆区域严禁吸烟。维修动火实行危险作业填动火票制度。

   6)控制易燃、助燃、易爆物;少用或不用易燃、助燃、爆炸物。用时要加强密封,防止泄漏。加强通风,降低可燃、助燃、爆炸物浓度,使之达不到爆炸极限或燃烧条件。


电气伤害的预防措施

   污水处理厂是用电大户,操作人员在维修和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及接地防雷宝座系统不在安全状态容易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1)定期检验、检查电气设备。重点检查电气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异常气味,电气绝缘是否合格,电气柜是否有积灰,绝缘是否完好,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是否有保护,安全用具和电气灭火器是否齐全,电气连接部位是否完好等。

   2)加强验电器、绝缘鞋、绝缘手套,绝缘橡胶等绝缘防护,做好接地保护。

   3)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坚持电工操作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 服务热线

    400-816-6905

    24小时在线

  • 电话/传真:

    400-816-6905

  • 售后电话:

    131 5315 7968

  • 抖音二维码

  • 瑶安公众号

山东瑶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12337号-1